沉默今夜

D - 2024年7月21日

家里有一瓶东哥带来的杨梅酒,产自浙江兰溪。兰溪产的杨梅个头大,咬一口,鲜美多汁,有十分的满足。用杨梅制的酒,是我第一次喝。 拿起一瓶酒,我总保持着以前在二十一·鸡尾酒生活馆时一样的习惯,先看商标和产品说明,关注配料和酒精度以及产地。这瓶酒的配料很简单,高粱和杨梅汁,酒精度不低于25%。酒香有微薄的杨梅气味,入口不涩,口感微酸微甜。 在2022年的冬天,在阜外的时候,有位来自贵州的朋友,她带来了自家酿的玉米酒让大伙尝尝鲜。喝到兴起,每个人的故事开始在桌前流淌。让我心生有趣的是她从小帮家里制酒的经历。 先是选料,然后制曲发酵,蒸馏与调配,整个过程很是辛苦,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我想,酒香四溢时候的满足感是不可复制的。在重男轻女的家庭里面,她一直勇敢无畏。 还有一个江苏师弟曾带来的五粮液,顾名思义,这是由五种粮食酿制而成,分别是高粱、大米、糯米、小麦和玉米,每种粮食都为酒体提供了不同的风味,味道很是不错。家酿玉米酒和五粮液(还有山西汾酒),打开了我除了对鸡尾酒以外,对白酒的热爱。

弟弟失恋了。他与小陈处于情感分离的状态,我问发生了什么事情。他说,两个人的三观不太一致,一方的控制欲太强,给彼此一段冷静的时间去思考要不要继续这段亲密关系对双方都有好处。 我用不负责任的语气说,你今年才18岁,应该尽情享受爱情的美好,不要为种种现实因素而苦恼,你要把这种苦恼留给28岁的你。现在来看,或许他才是对感情负有责任心的在思考,或许他具备真正能够营造出类似爱情所带来的美好结局的品质————责任心与善良。 爱情,是人一生都无法远离的课题。在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去爱,去恨,去歇斯底里。因为成年以后的爱情,是适可而止。你情我愿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更多的是爱而不得。当成人在谈论爱情的时候,其实是在谈论期望的实现。
最近刚看完帕慕克在获诺奖后的作品《纯真博物馆》(2008),描绘了一段痛失所爱的故事。 刚看时觉得浪漫又惊奇,幼稚的以为他创造出了意义。这不仅是一本书,帕慕克于现实中在伊斯坦布尔真的建立了一座同名的博物馆,展示小说中提到的各种物品。这座博物馆的存在,进一步模糊了虚构与现实的界限,让人分不清楚凯末尔和芙颂的爱情是真实,还是文学创作。 现在,我开始怀疑这部作品是不是伟大的,或许这只是一个男人的臆想罢了。 超越阶级的爱情难以存在,少爷凯末尔与他的穷亲戚芙颂之间所产生的并非爱情,而是由各自的期望所催生的浪漫神话;更何况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土耳其的大背景下,隔在一个30岁的男人与一个18岁的少女之间的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和社会资源的差异,也并非滋养爱情的沃土。 这种“博物馆化”的爱情,是对芙颂所代表的女性群体的声音的压抑,而非赞美。行文至此,我想到了达芬奇笔下的蒙娜丽莎,她沉默着被凝视、被评价,却从不真正说出自己的欲望与声音。 或许《蒙娜丽莎》的微笑之所以流传数百年、被称为神秘,正因为它呈现出了一种“沉默的女性”形象————一种男性凝视下的理想女性的典范。
回到爱情的话题来,若真想理解爱情是什么,不妨移步b站大学听一听复旦大学梁永安的爱情课,或许可以略有所得。